首页 > 城视 > 详情
因伤失明20余年,捐献者角膜托载让他重见光明
时间:2025-07-24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李琪
分享到

三湘都市报7月23日讯(文/视频 全媒体记者 高煜棋 通讯员 乔木 刘成琳 曹爱民)48岁的尤程(化名)因工受伤失明20余年,一只眼当场摘除,仅留的一只眼经历多次手术,因角膜纤维化失明,成为一名“复明绝症”患者。

两年前,尤程在湘雅三医院接受了国产领扣型人工角膜移植,通过与捐赠者角膜的“卡扣”托载,重见光明。视力“重生”两年来,尤程的人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7月23日,他来到医院复查,讲述自己的经历,也感恩捐献者带给自己的“光明”。

一场意外,他为“光明”跋涉20余年

“失明之后,我觉得人生都黑暗了,一度对生活失去希望。现在重新可以看见了,真的感激不尽。”尤程将一面锦旗和手写感谢信交给医院眼角膜移植中心主任邓志宏团队。

2003年,尤程工作时突然遭遇意外,飞溅的化学品严重烧伤了他的头面部及手臂。此后,他开始为自己的视力“长途跋涉”,艰辛寻找“光明”。

左眼反复感染,严重溃烂,2019年被摘除。仅存的右眼,角膜也反复发炎,为保住这仅存的“视野”,尤程历经多次眼睑手术,以及角膜移植,都因严重排斥反应及角膜新生血管导致移植片混浊,手术都失败了。

尤程的世界越来越黑暗,只能模糊感知人影在眼前移动,生活无法自理。“干什么都需要有人陪着,也不方便外出工作。”回忆起当时自己的境遇,尤程仍心有余悸。

捐献者角膜托载下,获得新“视力”

对于尤程这样的高危角膜盲患者,邓志宏教授介绍,在专业领域被定义为“复明绝症”。全国400万名角膜盲患者中,约15%的患者会面临这种“绝境”,因经历了化学烧伤或多次移植,传统移植路径已被彻底堵死。正常角膜是透明的,没有血管,但化学伤、热烧伤患者容易出现移植排斥反应,结膜上的血管会逐渐向角膜生长,从而使移植片混浊,造成移植失败。

邓志宏团队为尤程实施了领扣型人工角膜移植术。这枚人工角膜,结构像三明治一样。前部是三毫米大小的透镜孔,可以替代部分角膜及晶状体功能,后板是一个带孔的医用钛板,中间夹着捐赠者捐献的角膜,三个部分像领扣一样扣在一起,替代患者已经坏了的角膜。


不用担心因免疫排斥而导致手术失败,且患者获得的视觉效果较传统移植术更好。湘雅三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曹燕娜介绍,手术的成功,承载着尤程乃至无数“复明绝症”患者的希望。    

术后第二天,当纱布被轻轻揭开,尤程重新看到眼前的景象。“当时视力就有0.2了,能自己下床整理床铺。”两年来,尤程定期复查,视力恢复平稳。

7月23日,曹燕娜再次用裂隙灯为尤程检查,显示屏上的角膜界面清晰透亮,视力稳定在0.5。这个数字见证着他生活的蜕变,也印证了“新眼睛”的可靠。

“感激为我捐赠角膜的捐献者,我一辈子都会在心里感恩。”尤程感慨道,“以后我会带着陌生人赐予我的光明,好好去看这个世界。”

延伸:这样成为捐献志愿者  

曹燕娜表示,角膜移植无需血型匹配,在移植手术中成功率非常高。目前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还有很多,尽管可以选择领扣型人工角膜,但仍需捐献者角膜作为中间载体。   

愿成为光明的“传递者”,市民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遗体、眼角膜登记捐献。   

网上登记:微信搜索“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微信公众号,进行志愿登记。   

现场登记:前往当地红十字会或遗体、眼角膜接收登记站进行书面登记。   

遗体、眼角膜捐献24小时咨询联系电话:400-010-6695、0731-82584949。  

图说:

尤程(化名)在湘雅三医院复查。高煜棋配图

责编:项炜

一审:李琪

二审:黄娟

三审:彭治国

来源:三湘都市报

版权作品,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